普通的研究生。

“谢谢你让我知道,我还没有丢掉那份青涩的勇敢”——「昨日青空」观后感

氤氲着露水气的粉墙黛瓦,巷口早点摊里油下锅的滋滋声,铁道口碎石缝隙中伸出的蒲公英……1999年的兰汐小城仿佛一张厚重的画纸,铺开了无数个不知是谁的流年。

诚然,青少年并未处在九十年代的我,看起来似乎并没有资格去随之一同陷入回忆。但当荧幕中的屠小意骑着那辆永久稳稳的载着哥们花生,欢笑着冲过铁路涵洞时;当齐景轩随意地摆弄着游戏厅中的摇杆时;当屠小意和姚哲恬伫立无言,一笔一笔地画满了整张黑板报时……我的内心却真实而清晰地被撞了一下。

就如电影中所言,“蒙在生命里的黑布被掀起一角,露出一抹剌眼的天光——青春,于是被惊醒了。”

与屠小意的青春一同被惊醒的,还有无数个我的过往,它们仿佛带着耀眼的光芒,随着音符、纸飞机以及一张张模糊又清晰的脸庞从回忆中倾泻而出,我甚至感觉无需过多书写,仅仅是将我记忆中的所有意象忠实地罗列出来,便足以表达那份心底的情感。

那是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呢?

纵然听来稍感俗套,然而那真的就是一份无法用任何词语替代的,交织着汗水与泪水,苦涩与甜蜜,责任与梦想,友情与萌动的情感。

看着小意的故事,看着看着,越发惊觉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:伴随着清脆的自行车铃声,从长长的斜坡冲下去时身边的风声;画了十二年,飘满了粉尘的黑板报;课余一笔一笔信手在笔记本上画下,攒了一抽屉的漫画;与好友一同玩过的游戏机旁散落着的泛黄的卡带;以及,阴雨天气里,一把雨伞撑开的和她一同漫步过的小巷……以至于在整部影片之中,我会不时的泛起错觉,这竟是谁的青春。

也许对我来说,青春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物,而是那些重要的、不能忘记的一切编织出的那一方小小世界。在这里,我们坚守着那一方最后的净土和内心的柔软。正如姚哲恬在火车道前对屠小意耳边轻轻道来的那句:“你有你喜欢的东西,真好。”

喜欢,真的是一个很珍贵的词语,如果有事物可以被赋予“喜欢”的情感,那么这样事物,一定非常非常的幸运。就像我很在意的影片中的一句话:“在那一刻,我知道我“喜欢”上了一个人。不是爱,而是那种称为“喜欢”的感情。它干净简单,却意外动人。在很多年以后,我才发现它远比“爱”要珍贵。因为之后我会遇到很多次“爱”,但是“喜欢”的心情,我却再也没有拥有过了……”与喜欢相关的词语,便是青涩了。年岁稍小的时候,我曾以为「青涩」是形容一段经历的最美好的形容词,然而后来的经历一度使我彻底逆转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,而现在的我,回望那个时候的我时,或许对这个词语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在另一些方面,我的经历又与姚哲恬有异曲同工之处,这使得我得以在两个角色之间,自由地无缝切换着情感,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品味着这两个词的含义,这也就是更纯粹的共情吧。

这部电影有着「新海诚式」青春故事的影子和「痞子蔡式」的细腻笔触,这使得我一面享受着精美的观影体验,一面却又隐隐为它能达到的高度和社会评价所担心。不知何时起,带有「青春纯爱」标签的国产影视作品,似乎成为了一个粗制滥造、贩卖情怀的同义词。很多时候我们就像半推半就地咽下一锅杂烩一样,看完了一部又一部勉强可以被称为是电影的作品,之后还要带有表演性质的咂咂嘴,生怕被旁人洞察了自己的尴尬。我们呼唤一个不堕胎、不拜金、不社会、好好讲出来的青春故事,因为,那才是我们的青春,看似不够丰富实际却远更精彩的青春。

其实从电影过半——甚至从四分之一的时候——我就已经能够想到它的结局了。值得纪念的,刻骨明心的东西往往最遗憾。正像电影中说:“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人和事,却远比高考清晰而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。”遗憾所带来的美感和感染力是无可替代的。每次听到朴树的「那些花儿」,都会有如此的感觉。

“它们已经,被风吹走,散落在天涯。”

我依然倔强的伸出那双孩子般的双手,试图抓住流逝的时光与过往,然而却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如流水般,在我的指缝间无声的流过,那座怎么绕也绕不完的图书馆,那招怎么搓也搓不出来的超必杀,那场和她一起走过的,怎么下也下不完的雨……都如书签般被鲜活地夹进了时光的书中,再打开,都变成了干瘪而枯黄的回忆。

不过突然之间,我发现了它留给我的更重要的东西,那就是,在伸手去抓时候,那份尚未消散的,青涩的勇敢。那便是这个孩子普遍都早熟的社会中,最后留下来的一点信仰与温存。

“将来的你,一定会感谢那个因为喜欢它而发光的自己。”离别之前,屠小意淡然一笑,对姚哲恬如是说。

那么,谢谢你让我知道,我还没有丢掉那份曾经青涩的勇敢。

评论
热度(5)

© 方鸢子 | Powered by LOFTER